创米资讯 > 新闻中心 > 创米数联董事长邓华受...

创米数联董事长邓华受邀出席亚布力企业家论坛,共探中国AI发展前沿趋势

2025.07.15

7月4日,2025亚布力论坛第十一届创新年会在浙江杭州顺利开幕。在为期两日的议程中,脑虎科技、零一万物、无问芯穹、中能坤域集团、云天励飞等AI产业核心势力,围绕“前沿AI技术应用发展趋势”与“AI+时代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带来了高质量分享和讨论,而同期深入强脑科技、Rokid、宇树科技等10家标杆企业的研发腹地,实地体验神经康复可穿戴设备、空间计算眼镜、工业四足机器人等硬科技突破,则更直观展露出一个关键转向:中国AI产业正从狂热的技术追逐,转向技术与产业融合的“理性攻坚”新阶段。

 

 

创米数联董事长邓华先生也受邀出席,与行业专家共同探讨AI的未来发展趋势。

 

 

共识:产业落地成为核心命题

 

在经历了热闹非凡的“百模大战”之后,全球目光终于回归更为理性的视角:生成式AI未来将在哪些领域创造盈利机会?年会上大家一致的答案是“产业”。事实上,AI技术发展已从单点赋能的“+AI”阶段,迈向深度融合行业的“AI+”时代,而这或许是中国在世界生成式AI竞赛中弯道超车的巨大机会点。

 

正如零一万物联合创始人马杰的观点,中国具备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最丰富的工业场景,以及开明的政策支持,这为AI技术的深度应用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要素让中国在大模型进入“AI+产业”深水区时,不仅能助力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更能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正加速渗透千行百业的具身智能,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中能坤域集团董事长兼CEO白惠源描述了各行业的真实运用进展:“在制造业,机械臂等智能机器人已实现精密制造的规模化部署;医疗领域,具身智能系统正在重构分级诊疗流程,实现资源精准调配;物流行业,智能分拣机器人以低于0.5%的误差率24小时运转,不断刷新仓储效率新标准;能源电力行业,光伏巡检机器人、清洗机器人已进入商业化阶段,国内的识别准确率已突破95%,显著提升了运维覆盖能力。”

 

 

这一切技术的基础在于,在实现了“聪明大脑+灵活身体”的深度融合后,具身智能通过“一脑、多身、多场景”的架构,使机器人拥有感知、认知、决策与行动的全链路能力,所以白惠源直指新一轮挑战的本质:“AI下半场决胜关键不再是算法精度,而是场景渗透深度。”

 

路径:构建中国式AI基础设施

 

当前中国AI产业化发展的最大矛盾是算力分布碎片化与应用场景爆发(端侧需求井喷)的撕裂。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构建一套适合中国的AI基础设施,让AI需要像用水电一样的易用、好用。其中,芯片和智能硬件是基础,全国算力网络构建是通路。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宁认为,AI正从训练学习时代迈向推理和应用时代,中国的破局点不在单纯算力堆砌,而在于需多模态大模型提供自然人机交互方式,引入慢思考和更多推理让模型和Agent更聪明,还需综合多个智能体解决实际行业问题。最终让A2A(Agent-to-All)成为产业智能化的“水电”。

 

无问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夏立雪则致力于搭建一座“桥梁”,充分打通并混合不同芯片与模型,让系统资源和数据快速流通,协力实现全国算力体系的全面贯通,让所有设备都能加载人工智能能力,实现真正的AI普惠。

 

 

毫无疑问,随着“AI+”时代的到来,中国正在爆发出异常丰富的产业落地形态,也催生了更多商业范式的创新和实践。正如在企业参访过程中,真实体验到脑机接口技术帮助残疾人重新拥有“完整”身体,AI眼镜等穿戴设备在展示能力、续航能力、可穿戴性三个层面取代手机功能等等,感受到创新的脉动和未来科技发展的无限可能。

 

 

但我们扔需清醒认识到,我们在以开放的心态接纳AI带来的变革同时,也要认识到AI存在数据偏见、隐私风险等挑战,守护理性的边界。在这场人机协同的旅程中,唯有以开放拓宽视野,以理性校准方向,才能让AI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伙伴。

更多新闻

关于创米

|客服热线:400-100-1348

Copyright©创米数联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6037217号-1 |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14271号 | 网站地图